[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浙江]-[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桐乡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桐乡因古时遍栽梧桐树,寓意“梧桐之乡”而得名。全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街道,常住人口104.99万,其中城镇人口71万,城镇化率达67.87%。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耳目一新、刮目相看”高度点赞桐乡的发展。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央是桐乡。桐乡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居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320国道、京杭大运河等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体系发达。桐乡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文明市。特别是这几年,桐乡以景区全域化理念,一体推进美丽桐乡、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两次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和治水“大禹鼎”,跻身全省首批、嘉兴唯一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培育县(市),濮院、乌镇成为首批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桐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春秋战国时为吴越交界之地,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置崇德县(1958年并入桐乡),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置桐乡县。在桐乡,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交相辉映,孕育了张履祥、吕留良、陆费逵、太虚、茅盾、丰子恺、钱君陶、徐肖冰、木心等一大批名人巨匠。近年来,桐乡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排舞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新戏剧之乡等荣誉称号,是乌镇戏剧节、子恺杯全国漫画大展、丰子恺中外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徐肖冰”全国摄影大展的举办地和颁奖地,也吸引到浙江传媒学院的落户。
桐乡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和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平安建设实现“十六连冠”,成功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发源于桐乡的自治、法治、德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桐乡成为全国“三治融合”的示范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乡收入差距比缩小到1.56:1,是全省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学在桐乡”教育品牌持续擦亮,中高考成绩领跑嘉兴。成功创设伯鸿系列文化品牌,伯鸿城市书房、文化礼堂分别实现镇、村全覆盖。在嘉兴率先启动省级医共体建设试点,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近年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的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有,人人参与发展、人人共享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形成。
桐乡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以“干事创业”为主题,以“争先创优”和“能力提升”为主线,全力开展“八大比拼”,努力把桐乡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排头兵。
【历史沿革】
桐乡历史悠久,分布于境内的罗家角、谭家湾、新地里、新桥、张家埭、吴家墙门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
市境周时名御儿,属越国。春秋时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儿至今钱塘江以西皆属吴。
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越王勾践灭吴,市境复归越。越自勾践以下,传六世而为楚所败,楚国“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此地遂入楚境。
秦统一中国,郡县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下设由拳、乌程等县,今市境属由拳县。
西汉时,御儿又称语儿。汉高祖五年(前202),今市境属楚国。汉高祖六年(前201),今市境属荆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今市境属吴国。汉前元四年(前153)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市境属会稽郡。汉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元
«至元嘉禾志»)。赤乌五年(242),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隶属嘉兴。此后历晋、宋、齐、梁不变。
南北朝陈永定(557—559)初立海宁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隶属海宁。
隋朝时,并嘉兴县入吴县,今市境属吴县,隶属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隶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废嘉兴入吴县,今市境隶属吴县。贞观八年(63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其时仍名御儿,为嘉兴县西南境。乾符六年(879),升御儿乡为义和镇。
五代后梁开平初,吴越王钱镠废镇称义和市,属杭州,今市境随嘉兴隶杭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吴越王钱元瓘析嘉兴县西南境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今崇福镇),属杭州。元«至元嘉禾志»:“晋天福间始析崇德七乡置县于义和市,因乡以县名。”天福五年(940),钱元瓘于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崇德与嘉兴、海盐、华亭同为秀州属县。
北宋熙宁十年(1077),再割嘉兴县之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政和七年(1117),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属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府,称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县仍隶属嘉兴。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元贞元年(1295),升崇德县为崇德州,隶属嘉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嘉兴路为嘉兴府、崇德州为崇德县。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街道)。
清,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属嘉兴府。清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
1912年,废嘉兴府,石门、桐乡两县属钱塘道。1914年,石门复称崇德。1927年废道制,两县直属浙江省政府。1938年划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1947年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8年后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桐乡、崇德先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专区。1958年11月,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称桐乡县。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属嘉兴地区。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属嘉兴市。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隶属嘉兴市。
【地理位置】
![](/d/file/p/2023/09-10/b59e52d57b05fd61c824727e1685665d.jpg)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桐乡在中央。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桐乡,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一小时车程便可抵达上海,杭州,苏州,区位优势十分优越。全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街道。
【人口状况】
2022年末2023年初全市户籍人口71.50万人,较上年增加3414人,其中男性34.87万人,女性36.63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42.22万人,乡村人口29.27万人,占比分别为59.1%和40.9%。全年出生人口4497人,出生率为6.29‰,死亡人口5406人,死亡率为7.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年末,全市暂住人口54.44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0%,一孩生育率为59.53%,二孩生育率为38.41%,三孩生育率2.01%。
【国民经济】
2022年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根据统一核算,2022年桐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 1209.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6%,继2020年、2021年连跨1000亿、1100亿大关后,再上新台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09.98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573.11亿元,增长2.4%,总量在嘉兴五县两区中继续保持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2:50.4:47.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69591元,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约为25234美元。
【政府网站】http://www.tx.gov.cn/